• 1
  • 2
  • 3
  • 4
  • 5
产品列表
Product categories

互助帮扶_帮扶

互助帮扶: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识别、互助帮扶、互助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互助帮扶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互助帮扶扶贫”的重要思想是在2013年11月,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时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互助扶贫”的重要指示。2014年1月,中办详细规制了互助扶贫工作模式的顶层设计,推动了“互助扶贫”思想落地。2014年3月,总书记参加会议时强调,要实施互助扶贫,瞄准扶贫对象,进行重点施策。进一步阐释了互助扶贫理念。2015年1月,总书记新年调研地点选择了云南,总书记强调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5个月后,总书记来到与云南毗邻贵州省,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互助帮扶”成为各界热议的关键词。2015年10月16日,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强调,中国扶贫攻坚工作实施互助帮扶方略,增加扶贫投入,出台优惠政策措施,坚持中国制度优势,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数亿中国人甩掉了贫困的帽子,但中国的扶贫仍然面临艰巨的任务。新的数据显示,按照中国扶贫标准,到2013年底中国还有8249万农村贫困人口,贫困地区发展滞后问题没有根本改变。在民生问题中,困难群体往往有更多更强烈的诉求,因此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扶。

乡村振兴_振兴

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突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它的特征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乡村。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艰巨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广泛深厚的基础在农村,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乡村振兴战略是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国务院连续发布一号文件,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2018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5月31日,局召开会议,审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2018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2021年2月21日,《国务院关于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即一号文件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2月25日,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2021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提出重点工作。

工程

“温暖工程”是1994年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长,根据国家提出的希望各民主党派协助党和政府研究和解决剩余劳动力安置就业问题的意见提出的。它的提出旨在通过职业教育、职业培训,职业指导、职业介绍,为迫切需要就业和优化就业条件的弱势群体提供服务,协助党和政府解决城乡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使劳动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温暖工程”把“为国分忧,为民效力,急人所急,雪中送炭,灯亮一盏,光洒成片,不厌其小,务求其实”作为指导思想,把扶助弱势群体作为基本任务。温暖工程是由中华职教社组织实施的公益性活动。1917年,中国教育家黄炎培先生联合教育界、实业界知名人士蔡元培、梁启超、张謇、宋汉章等人,针对旧式教育脱离社会现实、脱离生产实践的弊端,提出了“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温暖工程产力之准备”的职业教育思想,以“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博大情怀,创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此后,作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先驱,中华职教社面向社会工农大众展开了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与实践,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职业教育思想和有自身特色的职教传统,并成为党的事业的同盟者和参加者。新中国成立后,中华职教社以“教育性、民间性”的团体特色,践行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继续发挥着应有的作用。2004年,中华职教社成为联合国公共信息部所联系的14个非政府组织成员之一。1994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长,响应国家总书记关于希望各民主党派和党外人士,协助党和政府解决城乡大批剩余劳动力安置就业问题的号召,提出实施温暖工程的设想。这一设想得到了国家领导的赞同和中华职业教育社以及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中华职业教育社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于1995年初启动实施温暖工程。

职业教育_教育

职业教育(vocationaleducation)是指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包括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层次职业教育、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研究生层次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职业教育是一个教育类型,而不是教育层次。[1]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职业学校教育包括各种职业技术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职业中学)等。职业学校教育是学历性的教育,分为初等、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教育。职业培训是非学历性的教育包括对职工的就业前培训、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等各种职业培训。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国家和教育部确立职业教育的类型地位。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开宗明义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正式确定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是一个单独种类的教育。这一重要定位,一方面,是对职业教育的重大理论贡献,明确了职业教育是一个教育类型,而不是教育层次,对于摆正职业教育的地位,发挥职业教育服务社会和个体发展的能力,以及推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发展战略意义,丰富了特色职业教育理论;另一方面,具有重要的政策指导和实践意义,明晰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联系与区别,指明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有利于职业教育系统更明晰自己的功能和作用,进一步探索和完善职业教育独特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服务、支撑国家现代化建设。以类型教育为基点,我们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围绕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强化类型特色,坚定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走出了一条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

公益

云南省温暖工程慈善基金会秉承温暖工程“为国分忧、为民效力、急人所急、雪中送炭、灯亮一盏、光洒成片”的指导思想,由云南中华职业教育社于2011年3月发起成立,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在温暖工程这一慈善事业上,实行基金会制,旨在更好地利用社会各界所捐赠的善款开展公益活动,通过职业教育、职业培训以及职业指导,提高城乡弱势群体的劳动技能和职业素质,致力于改善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境况,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协助政府改善贫困地区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资助和支持职业教育事业,促进职业教育事业健康发展。1917年5月6日,我国爱国民主人士、教育家黄炎培先生与社会知名人士蔡元培、张謇、梁启超等联合教育界、经济界、科技界从事和关心、支持职业教育事业的人士在上海创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这一职业教育团体。90多年来,中华职业教育社以研究和推行职业教育,提出了“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职业教育目标,并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成为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改革的先行者。1995年,中华职业教育社倡导并实施的温暖工程,旨在通过职业教育和培训、职业指导和介绍,为社会上迫切需要就业的弱势群体提供服务,协助党和政府解决城乡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多年来,温暖工程公益项目已成长为全国性综合性大型公益项目,到目前为止,温暖工程已筹集善款4.8亿多元人民币,在全国建立温暖工程培训基地106个,累计培训各类人员1035.3万人次,帮助272万余人实现就业,资助贫困学生53.3万人。

产品中心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云南省温暖工程慈善基金会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www.1718ol.com/mobile

0755-36327034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