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山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_自治区山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唐卡_西藏山南岗拉梅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产品名:山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 产品价格:面议
  • 尺寸:
  • 产地:
  • 公司:
产品说明

  2008年,“泽帖尔”技艺传承人巴桑组织7名农民成立了乃东区民族哗叽手工编织合作社.通过新老艺人的不断改进,“泽帖尔”编织技艺日臻完善,产品种类不断丰富,2013年与北京朗姿集团合作成立了西藏哗叽服饰有限公司,“泽帖尔”产品逐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在脱贫攻坚战中,乃东区民族哗叽手工编织合作社积极作为,在当地群众、易地搬迁贫困户、残疾人、大学生等群体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年,合作社总产值达920万元,实现利润300万元,稳定就业132人,人均增收2万元。

  2014年,“久河卓舞”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以尼玛旺久为代表性传承人的一大批传承者的努力下,“久河卓舞”这一古老民族舞蹈艺术得以发扬光大,焕发出新的华彩.近年来,山南市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加强组织领导,狠抓科学规划,强化保护措施,山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山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中华文化始终是西藏各民族的情感纽带、心灵归宿!

  青瓦达孜山下,藏王记功石碑旁,高高甩起的发辫似有力的豹尾,不断起落的鼓槌敲出浑厚的鼓声,飞舞旋转的褶裙让人目不暇接……这正是山南市琼结县传承千年的山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久河卓舞”!舞动千年,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久河卓舞”宛如一颗在历史烟尘中浴火不化的明珠,历久弥新,光彩熠熠。走进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动能为“久河卓舞”注入新的活力,让这一古老艺术形式的魅力传播四方。山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追源:“鼓舞”人心的千年艺术久河是山南市琼结县下水乡一个普通村落的名字,古时,这一带通称为久河沟,大名鼎鼎的“久河卓舞”就在这里流传演绎!

找山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

  ”从此,尼玛旺久踏上了卓舞教学、演艺、传承的道路.当年,尼玛旺久带着由80多名舞者组成的庞大表演队登台亮相,成为雅砻文化节的一大亮点!“久河卓舞”也得以从农村走向城市!尼玛旺久感慨道:“从那一次公演开始,‘久河卓舞’被救活了.”山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的扶持,尼玛旺久的徒弟越来越多,有了更加专业化、规模更大的表演团队,“久河卓舞”一次又一次在区内外电视晚会、文艺汇演、舞蹈大赛等舞台上公开演出!琼结“久河卓舞”越来越高,广受社会关注,久河村还建立起了卓舞传习所,有了专项经费,尼玛旺久本人也于2018年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山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_西藏山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_西藏山南岗拉梅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山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

  山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卓舞”又称“果卓”,藏语本意是圆圈舞,“卓”意为舞,亦有“鼓舞”之意!“久河卓舞”因表演时,舞者人人腰间扎竖一面彩色皮鼓,两把白羽花顶弯钩鼓槌时时敲动,因此也被视为“腰鼓舞”!据久河村老艺人洛桑介绍,公元8世纪中叶,西藏一座寺庙桑耶寺即将落成时,为祛除妖魔,来自雅鲁藏布江两岸及雅砻河谷的卓舞表演者在夜晚燃起篝火,击鼓而舞,吓退妖魔.卓舞从此跳了十余年,成为山南一带人人熟知的震慑妖魔、祈求吉祥的舞蹈,并日益在民间流行开来!

  这就是“久河卓舞”广为人知的起源说法之一。古老的传说为“久河卓舞”披上了一层神话色彩.历经1300年的演绎,“久河卓舞”逐渐褪去神话的外衣,成为民间禳除灾异、祈求吉祥、表达对五谷丰登幸福生活向往之情的舞蹈艺术,变成一种生动、质朴的民俗文化符号!每逢重大节日或重要时间节点,久河村人就会穿戴上传统、靓丽的服饰,跳起卓舞,祝福吉祥,“鼓舞”人心!“久河卓舞”表演时气势磅礴,通常由十几到数十位不等的舞者共同参与,大家穿戴、动作整齐划一,边唱歌边敲鼓边起舞,时而模仿雄鹰展翅,时而似龙争虎斗,时而面向蓝天敲鼓似凿,时而甩辫击天裙摆飞舞,场面或庄重肃穆,或迅疾如风,现场观之给人以朴拙、刚健、奔放的艺术美!



供应商信息
西藏山南岗拉梅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其他未分类
公司地址: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乃东区英雄路金盾苑商品房(20)
企业信息
注册资本:200--500万
注册时间: 2013-05-20
产品中心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Copyright    西藏山南岗拉梅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www.1718ol.com/mobile

0755-36327034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